伤寒病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曾在伤寒流行地区居住或生活。
与伤寒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体温呈稽留热,多伴有寒战、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特殊中毒症状: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等。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玫瑰疹:多数患者在病程第7~13天皮肤出现玫瑰色斑丘疹。
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血培养:在病程第1~2周即可阳性,第3~4周阳性率可达90%以上。
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或“O”抗体凝集效价恢复期比早期升高4倍以上具有诊断价值。
粪便培养:在病程第2~3周阳性率较高。
4.其他检查:
尿常规:可有蛋白尿和管型。
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
需要注意的是,伤寒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多个因素,有时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