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血压收缩压高,不必过于惊慌,可采取以下措施。
1.多次测量:测量血压需要在安静、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饮酒、喝咖啡或剧烈运动。首次发现血压升高时,可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间测量3次,每次测量间隔1~2分钟,如果收缩压均≥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2.改善生活方式:这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无论是否接受药物治疗,都需要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减少钠盐、饱和脂肪、胆固醇摄入,增加钾摄入。
控制体重:推荐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BMI:18.5~23.9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适量运动: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限制饮酒。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避免长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3.就医诊治:如果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仍高于正常范围,或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或存在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疾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需要注意的是,降压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能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应遵医嘱服用。
其他治疗: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如继发性高血压,可能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停用导致血压升高的药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收缩压高的危害相对较小,且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因此,老年人的降压目标不同于一般成年人。此外,孕妇血压升高需要特别关注,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母婴安全。
总之,发现血压收缩压高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避免血压过高对身体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