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以发烧、咽峡炎、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可引发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等多种并发症,通常使用青霉素治疗,可通过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来预防。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以发烧、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以下是关于猩红热的一些重要信息:
1.症状:
发热:通常在感染后12至72小时内出现,体温可高达39℃至40℃。
咽峡炎:喉咙疼痛、红肿,扁桃体上可能有灰白色或黄色的渗出物。
皮疹:在发热后12至48小时内出现,皮疹从颈部、胸部、上肢开始,然后迅速蔓延至躯干和下肢,皮疹为针尖大小的猩红色皮疹,按压后皮疹可暂时褪色,皮肤受压处可出现紫色印痕(称为“帕氏线”)。皮疹通常在3至5天后开始消退,然后出现皮肤脱屑。
2.并发症:
化脓性并发症:如中耳炎、鼻窦炎、颈部淋巴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
中毒性并发症:如感染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
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3.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咽拭子培养阳性等,可明确诊断。
4.治疗: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喝水,给予易消化的食物。
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一般为7天。
5.预防:
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和隔离患者,直至症状消失后1周。
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保护易感人群:可接种猩红热疫苗。
猩红热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如果出现发热、喉咙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以预防猩红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