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腰肌劳损归为“腰痛”“痹症”等范畴,主要病机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感受外邪或急性腰扭伤后迁延不愈,或劳欲过度、跌仆损伤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治疗时应以通经活络、调和气血为原则,根据肾虚、寒湿、湿热、瘀血等不同证型,分别采用补肾填精、散寒祛湿、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治法,同时结合针灸、推拿、拔罐、中药外敷等中医疗法。
1.肾虚腰痛
多因先天不足、房事过度或久病体虚导致肾精亏虚。患者除了腰部酸痛外,还可能伴有头晕耳鸣、乏力自汗等症状。治疗时应以补肾填精为主,可选用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
2.寒湿腰痛
多因腰部感受寒湿之邪,寒性凝滞,湿性重浊,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患者除了腰部冷痛沉重外,还可能伴有恶寒喜暖、遇寒加重等症状。治疗时应以散寒祛湿、温经通络为主,可选用甘姜苓术汤、独活寄生汤等药物。
3.湿热腰痛
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寒湿郁久化热,导致湿热壅滞腰部经络。患者除了腰部疼痛、灼热感外,还可能伴有口苦烦热、小便短赤等症状。治疗时应以清热利湿、舒筋通络为主,可选用四妙丸、宣痹汤等药物。
4.瘀血腰痛
多因腰部扭挫损伤或久病入络,导致瘀血内阻腰部经络。患者除了腰部刺痛、固定不移外,还可能伴有舌质紫黯、脉涩等症状。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可选用身痛逐瘀汤、活络效灵丹等药物。
总之,中医治疗腰肌劳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应结合针灸、推拿、拔罐、中药外敷等中医疗法,以提高疗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同时还应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寒湿之邪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