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体质的人,通常会有以下表现:
1.腹部肥满松软。
2.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
3.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黏,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
4.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5.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症。
6.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调理痰湿体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饮食调理
控制食量,避免过饱。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甘厚味、甜腻之品。
避免过食生冷。
戒烟限酒。
2.起居调理
居住环境宜干燥而不宜潮湿,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
不要过于安逸,贪恋床笫。
嗜睡者应逐渐减少睡眠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让日光使得身体机能活跃起来。
3.运动调理
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武术,以及适合自己的各种舞蹈。
4.药物调理
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
可用温燥化湿之品,如半夏、茯苓、泽泻、瓜蒌、白术、车前子等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如苓桂术甘汤、泽泻汤、二陈汤等。
若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当宣肺化痰,方选三子养亲汤;
若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当健脾化痰,方选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
若肾不纳气,摄纳无权而成痰者,当补肾化痰,方选金匮肾气丸。
5.经络调理
中脘穴:在前正中线,脐上4寸。
水分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天枢穴: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水道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丰隆穴: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有相关需求,建议前往正规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