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恢复期三期,各期表现和治疗方法不同。
1.急性期:
此期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夜间加重,影响睡眠。
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放射,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
肩关节活动受限,尤其以外展、外旋、后伸等动作更为明显,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洗面和扣腰带。
肩部肿胀不明显,局部压痛明显,多在喙突、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2.慢性期:
肩部疼痛有所减轻,但仍有明显的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
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以外展、外旋、后伸等动作更为明显,梳头、洗面和扣腰带等动作仍难以完成。
肩部肌肉出现萎缩,以三角肌最为明显。
肩部压痛广泛,多在喙突、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3.恢复期:
肩部疼痛逐渐减轻,夜间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逐渐恢复正常。
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逐渐恢复,三角肌尤为明显。
肩部压痛逐渐减轻,但仍有轻微压痛。
需要注意的是,肩周炎的分期是相对的,不同患者的病情可能有所不同,治疗方法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肩周炎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肩部过度劳累,同时可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