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腿部可选取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血海穴、阴陵泉穴、涌泉穴等穴位。
1、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艾灸足三里穴可起到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功效,对于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泄泻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同时能促进腿部血液流动,改善腿部麻痹和肿胀现象。
2、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艾灸三阴交穴可健脾和胃、调补肝肾,对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等病症有缓解作用,且能安神助眠,调和脏腑机能。
3、血海穴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艾灸血海穴可调经统血、健脾化湿,对于月经不调、贫血、湿疹等病症有一定缓解作用,还能活血化瘀、清泻血热。
4、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艾灸阴陵泉穴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对于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痛经、月经不调、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心悸、阳痿等病症有治疗作用,还能解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5、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艾灸涌泉穴可滋阴益肾、平肝息风,对于头痛、头晕、目眩、失眠、咽喉肿痛、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缓解作用,还能引火下行,疏肝明目、清喉定心,降血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腿部穴位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艾灸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艾灸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如果在艾灸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艾灸,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