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说的湿气,并非现代医学意义上的具体疾病,而是一种病理状态或致病因素,又称湿邪。
湿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由于风、寒、湿等不良因素侵入人体,或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导致体内水液代谢失衡,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主要分为内湿和外湿两种,外湿主要与外界环境有关,如长期居住在潮湿环境中,或经常涉水、淋雨等,使外界湿气侵入人体,影响体内水液代谢,导致湿气内生。
内湿多与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胃功能失常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若脾胃功能受损,则水湿运化不畅,聚积体内,形成内湿。
中医认为,湿气是许多疾病的根源。湿气过重可能导致舌苔厚腻、身体困重、大便黏腻、皮肤瘙痒、食欲不振等症状,长期湿气过重还可能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增加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