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的排出方法包括自然排出、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排出、手术取石后排出或清除等。
1.自然排出
对于较小的肾结石(一般直径小于0.6厘米),在大量饮水的情况下,肾脏会生成更多的尿液。尿液在流经肾盂、输尿管、膀胱并最终排出体外的过程中,会对结石产生冲刷作用,推动结石随尿液一起移动,逐渐从尿道排出体外。同时,多做一些如跳绳、跑步、爬楼梯等运动,也有助于借助重力和身体的震动,使结石更容易向下移动,增加自然排出的机会。
2.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排出
体外冲击波碎石是利用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体内的结石,使结石受到强大的冲击力而破碎,将较大的结石碎成较小的碎块或粉末状,碎石后,这些较小的结石碎片会像自然排出的小结石一样,在尿液的冲刷和输尿管蠕动的作用下,沿着泌尿系统的管道逐渐向下移动,最终通过尿道排出体外。一般在碎石后的几天到几周内,患者需要配合大量饮水和适当运动,以促进结石碎片的排出。在此期间,可能会出现血尿、疼痛等症状,这是因为结石碎片在排出过程中可能会划伤泌尿系统的黏膜,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症状严重则需要及时就医。
3.手术取石后排出或清除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是通过尿道插入输尿管镜,在输尿管镜的直视下找到结石,然后利用激光、超声等碎石设备将结石击碎,较大的结石碎片可以用取石钳直接取出,较小的碎片则可以随尿液自行排出体外。这种方法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的结石,对人体的创伤相对较小,恢复较快。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在腰部建立一条从皮肤到肾脏的通道,将肾镜插入肾脏,然后利用碎石设备将肾结石击碎取出。对于较大的肾结石,尤其是铸型结石等,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能够更有效地清除结石,减少结石残留的风险。术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通过留置的引流管等方式,帮助排出剩余的小结石碎片和尿液中的杂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