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临床以发热、咽峡炎、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青霉素是首选抗菌药物,还包括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和预防。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尤以5-15岁居多。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中医称之为“烂喉痧”。以下是关于猩红热的防治方法:
1.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供给充分水分和营养。咽痛时可给予利咽止痛剂。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解热剂。皮肤瘙痒者可给予炉甘石洗剂或薄荷酒精涂擦。
2.抗菌治疗
首选青霉素,一般用8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5-7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
3.并发症治疗
(1)中毒性休克:应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2)化脓性脑膜炎:应及时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3)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自愈。少数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蛋白尿、血尿,经休息和对症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4.预防
(1)管理传染源:猩红热患者应隔离治疗,直至咽拭子培养转阴。接触者应隔离观察7天。
(2)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患者的分泌物和污染物进行消毒处理。
(3)保护易感人群:可接种猩红热疫苗进行预防。
总之,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如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有助于控制疫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