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忽高忽低不稳定可能与测量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等有关。
1.测量因素
血压测量不规范,如测量时姿势不正确、测量前未安静休息足够时间、袖带松紧不合适等,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波动较大,呈现出血压不稳定的假象。
2.精神心理因素
情绪波动大,如紧张、焦虑、愤怒、激动等不良情绪,或者长期处于精神压力较大的状态下,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短期内迅速升高;而情绪平稳后,血压又可能恢复正常,从而出现血压忽高忽低。
3.生活方式因素
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饮食不合理,高盐、高脂肪、高糖饮食;缺乏运动;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影响血压的稳定。例如,高盐饮食会增加血容量,引起血压升高,而改善饮食后血压可能会有所下降。
4.环境因素
环境温度的变化、海拔高度的改变等也可能对血压产生影响。例如,在寒冷环境中,血管收缩,血压可能升高,而到温暖环境中,血压可能会有所下降。
5.药物因素
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随意增减药量,或者服用的药物不适合个体情况,都可能导致血压控制不佳,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
6.疾病因素
一些疾病可引起血压波动,如嗜铬细胞瘤,可阵发性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头痛、心悸等,发作间歇期血压可正常;还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也可能影响血压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