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尿血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病症,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其他原因包括化学物质刺激、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
1.细菌感染:
上行感染:绝大多数急性膀胱炎尿血是由尿道外口的细菌上行感染所致,感染的细菌常为大肠埃希杆菌。
血行感染:身体内的其他部位感染灶的细菌经血行传播至膀胱,可引起膀胱炎。
直接感染:泌尿系统周围的器官发生感染时,细菌可直接蔓延至膀胱,引起膀胱炎。
2.化学物质刺激:
长期使用环磷酰胺、磺胺嘧啶等化疗药物,或大量服用磺胺、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可导致急性膀胱炎尿血。
应用某些化学物质,如甲醛、苯扎溴铵等,也可刺激膀胱黏膜,引发炎症反应。
3.泌尿系统结构异常:
膀胱颈部梗阻、膀胱内结石、肿瘤等,可导致膀胱内尿液潴留,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引起膀胱炎。
输尿管或肾盂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可损伤尿路黏膜,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疾病,可导致排尿不畅,尿液反流,诱发膀胱炎。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孕妇等特殊人群,更容易发生急性膀胱炎尿血。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等,也可导致膀胱炎。
如果出现急性膀胱炎尿血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根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避免憋尿。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尿道口清洁。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总之,急性膀胱炎尿血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病因复杂。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