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了输尿管支架一般指输尿管支架置入术,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老尿血可能是活动量过大、手术创伤、泌尿系统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支架移位等原因引起,可以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缓解。
1.活动量过大
术后患者如果活动量过大,会使身体产生震动和摩擦,增加支架与输尿管黏膜的接触力度和频率,进而导致局部黏膜组织损伤出血。
术后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如跳绳、跑步、搬运水泥等,以减少身体震动和摩擦,降低支架与输尿管黏膜的接触力度和频率。
2.手术创伤
在输尿管支架置入手术过程中,器械的操作可能会对输尿管黏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使血管暴露并出血。随着尿液的冲刷,血液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血尿。
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呋辛酯分散片、阿莫西林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减少炎症对黏膜的刺激和损伤。
3.泌尿系统感染
输尿管支架置入后,尿道与外界相通,可能会增加细菌逆行感染的风险。如果术后不注意卫生或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在炎症刺激下,会造成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伴有血尿。
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头孢克洛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以消除炎症和感染。
4.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会影响正常血液的凝固过程,使出血时间延长。在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持续性出血,从而出现血尿现象。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需要秉承医生的意见使用华法林钠片、氨甲环酸片、维生素K1片等,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的合成而起到抗凝血作用。
5.支架移位
如果输尿管支架放置位置不当,或者术后因患者活动导致支架移位,都可能使支架与输尿管壁的接触部位和力度发生变化,导致局部黏膜受损出血。
支架移位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采取经皮肾镜下支架取出术,通过经皮肾镜或腹腔镜技术,建立工作通道,直视下取出移位支架。
需要注意,如果患者在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出现血尿,应该引起重视,尽早就诊寻求专业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