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发烧到$38^{\circ}C$并全身发冷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测量体温
发烧是指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通常腋下温度超过$37^{\circ}C$被认为是发烧。测量体温可以帮助确定发烧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可以使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测量前应将体温计度数甩到$35^{\circ}C$以下,然后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以免脱位或掉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测量时要保持腋窝干燥,腋窝如有汗液,应擦干后再测量。
测量后应观察体温计度数,并记录下来。
2.补充水分
发烧会导致身体出汗,使体内水分流失,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
可以多喝温水、白开水、淡盐水等,也可以吃一些含水量丰富的水果,如西瓜、梨、苹果等。
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脱水和不适。
3.注意休息
发烧时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抗病原体,因此需要休息来恢复体力。
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尽量减少工作和学习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
4.物理降温
当体温在$38.5^{\circ}C}$以下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降低体温。
可以用温水擦拭身体,尤其是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也可以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额头或颈部两侧。
注意不要擦拭前胸、腹部和脚心,以免引起不适。
物理降温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5.药物治疗
如果体温超过$38.5^{\circ}C}$,或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可以服用退烧药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降低体温。
服用退烧药时应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服用,不要超量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服用退烧药后可能会出现出汗、体温下降等症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6.就医治疗
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较长,体温较高,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急促、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检查和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在就医过程中,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症状、病史、用药情况等,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发烧时应更加注意,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在发烧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