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康复训练包括早期活动、物理治疗、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强化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功能性训练等。
1、早期活动
在骨折后的早期阶段,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手指、脚趾的屈伸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此时应以休息和固定为主,避免骨折部位进行大范围的活动和负重。
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师可以使用热敷、冷敷、电疗、超声波等技术来帮助减轻疼痛、消肿和恢复关节活动度。这些治疗有助于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3、关节活动度训练
随着骨折的稳定,可以逐渐增加受伤关节的活动范围。这可以通过主动和被动的关节运动来实现,如弯曲、伸展、旋转等,以防止关节僵硬,并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4、肌肉强化训练
当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开始进行肌肉强化训练,以增强受伤部位周围的肌肉力量。这可以通过使用轻重量的器械、进行抗阻运动或进行肌肉收缩练习来实现。
5、平衡和协调训练
恢复平衡和协调能力对于防止跌倒和恢复正常活动非常重要。可以进行一些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行走直线、闭目站立等,以提高平衡能力,有助于恢复正常的行走和运动功能。
6、功能性训练
当骨折部位足够稳定时,可以进行功能性训练,模拟日常活动,如爬楼梯、搬运物品、上下楼梯、蹲起、拿取物品等,以帮助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需要注意,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造成二次损伤。如果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问题,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