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具有凝血功能的大分子蛋白质,其正常值为2-4g/L,纤维蛋白原1.6g/L低于正常值,一般是药物因素、肝炎、肝硬化等因素所致,需针对具体原因规范处理。
1.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近期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会激活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原降解,从而造成纤维蛋白原1.6g/L的情况。一般停药后症状会逐渐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
2.肝炎
肝炎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酒精、药物、化学物质、自身免疫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主要症状为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厌油、腹胀、尿黄、黄疸等,肝细胞受损后导致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的能力会有所下降,从而造成纤维蛋白原1.6g/L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应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药物治疗。
3.肝硬化
肝硬化是在肝细胞广泛坏死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坏死,形成结节、假小叶,使肝脏正常结构和血供遭到破坏,会导致肝脏合成纤维蛋白源的能力会有所下降,从而造成纤维蛋白原1.6g/L的情况。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循环障碍、脾脏肿大、腹水、黄疸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宾等护肝药物治疗,也可进行肝脏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