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上段结石可能是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代谢异常、尿液理化因素、感染因素、尿液理化因素等原因引起。患者需要通过增加饮水量、适当运动、使用排石药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方法治疗。
一.病因
1.遗传因素患者有基因突变时,可能导致尿液中某些成分代谢异常,从而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2.饮食因素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如高脂肪、高嘌呤、高草酸等食物的摄入,可能增加尿液中某些成分的浓度,从而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3.代谢异常当尿液中的钙、草酸、尿酸等,浓度过高时,可能超过尿液的溶解度,从而析出结晶,逐渐聚集成结石。
4.尿液理化因素尿液的理化性质改变也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例如,尿液的pH值变化可以影响晶体的溶解度。当尿液碱化时,有利于磷酸钙、草酸钙结石的形成;而当尿液酸化时,则易形成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
5.感染因素当泌尿系统发生感染时,细菌、脓块等可作为结石形成的基质,促进结石的形成。
6.尿路梗阻因素当尿路存在梗阻时,尿液排出不畅,可能导致尿液在输尿管内滞留,从而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二.治疗
1.增加饮水量大量饮水是保守治疗的基础,每日饮水量建议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以增加尿量,帮助冲刷输尿管,促进结石的排出。
2.适当运动通过爬楼梯、散步、跳绳等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大运动量,利用重力引导结石向下运动,有助于结石的排出。
3.使用排石药物患者可以口服排石药物,如排石颗粒、肾石通颗粒、金钱草颗粒等,其具有利尿、解痉、促进输尿管蠕动等作用,有助于结石的排出。
4.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可以利用高能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使结石粉碎成细小的颗粒,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
5.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尿道逆行途径将输尿管镜插入输尿管内,找到结石后利用碎石设备将结石粉碎成细小的颗粒或直接取出。这种方法适用于直径大于1厘米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尤其是结石嵌顿或伴有输尿管狭窄的情况。
6.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微创手术方法,需要在腰部穿刺建立通道,将肾镜插入肾脏内找到结石并进行碎石取石。这种方法适用于直径较大、位置较深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或肾结石。
如果疼痛加重、血尿增多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复查和治疗。生活中也需要避免长时间憋尿、久坐等不良习惯,以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