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症状因疾病进展不同而不同,包括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其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
一.症状
1.潜伏期麻疹的潜伏期大约持续8-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在潜伏期内,患者可能出现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前驱期也称为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此期间患者表现出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
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
3.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
4.出疹期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开始,皮疹从耳后、发髻、颈部开始,逐渐延及额部、颊部,然后到躯干和上下肢。皮疹为暗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期间,呼吸道症状加重,颈部淋巴结肿大。
5.恢复期恢复期约14天,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皮疹开始消退,上呼吸道症状也逐渐减轻,全身情况好转,逐渐恢复正常。
二.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口腔应保持湿润清洁。
2.对症治疗高热时建议遵医嘱使用退热剂,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选择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