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即发热,小儿发热一般与流行性感冒、中耳炎、肺炎、胃肠炎、水痘、麻疹等原因有关,可以通过一般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处理。
1.流行性感冒
若小儿受到流感病毒侵袭,引发呼吸道感染,体内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并攻击流感病毒,释放免疫介质,从而引起发热。
家长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同时鼓励小儿多饮水,加快身体代谢,同时采取物理方式退热,包括使用退热贴、温水擦浴等。
2.中耳炎
若细菌通过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中耳黏膜的炎症反应,炎症介质可能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其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发热。
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小儿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硼酸冰片滴耳液、头孢克肟颗粒等含有抗生素成分的药物治疗,抑制细菌繁殖,减轻炎症,促进体温恢复。
3.肺炎
若小儿患有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会不断繁殖,释放大量毒素,对身体造成刺激产生发热反应。
若是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家长可以遵循医生的建议给小儿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如注射用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等,促进病情恢复。
4.胃肠炎
若小儿的胃肠道受到病原体侵犯,引发炎症,病原体会在胃肠内繁殖,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导致发热。
家长要调整小儿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同时注意补充水分以及电解质,防止发生脱水。
5.水痘
若小儿受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引发水痘,病毒会在体内不断复制,激活免疫系统,进行自我防护,进而出现发热的情况。
若小儿的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给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布洛芬混悬液、赖氨匹林散等药物促进体温下降。
6.麻疹
若小儿患有麻疹,麻疹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会刺激身体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导致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家长应注意隔离小儿,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注意小儿的眼睛、鼻子和口腔护理,保持清洁。可以使用毛巾包裹冰袋放在腋下、腹股沟、额头等部位,带走体表的热量,促使体温降低。
如果小儿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并且还伴随其他症状,如呕吐、恶心等,应尽快带其到医院就医处理,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