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和慢性心包炎可由细菌、病毒等因素引起,主要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心包积液及全身症状,需及时就医并治疗。
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发生急性炎性反应和渗液,以及心包粘连、增厚、缩窄、钙化等慢性病变。心包炎可分为急性心包炎和慢性心包炎,根据病因又可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包括肿瘤、自身免疫性、尿毒症性等)、外伤性、过敏性等。心包炎的主要症状包括:
1.胸痛
疼痛可局限于心前区,也可放射到颈部、左肩、左臂、左肩胛区、背部、上腹部等部位,呈锐痛、钝痛或闷痛,深呼吸、咳嗽、卧位、左侧卧位时加重,坐位或前倾位时减轻。
2.呼吸困难
是心包炎最突出的症状,可能与支气管、肺受压及肺淤血有关。轻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重者在卧床休息时也感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身体前倾、呼吸浅速、面色苍白、发绀。
3.心包积液
大量心包积液可压迫心脏,使心室的舒张受限,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等。
4.全身症状
心包炎本身可引起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心包积液量较大时,这些症状更加明显。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心包穿刺抽液等。
需要注意的是,心包炎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不适,而有些患者可能症状较为严重。因此,如果出现胸部不适或其他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对于患有心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的患者,应更加关注心包炎的发生,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