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不存在去湿气艾灸哪个穴位最好的说法,若要排湿气,可艾灸诸多穴位,都能发挥一定作用。通常可艾灸的穴位为足三里、中脘穴、丰隆穴、关元穴、三阴交穴。
1.足三里
能治疗脾胃,是补充脾胃之气的关键穴位。
2.中脘穴
中脘穴是脾的募穴,水湿代谢主要由脾管理,脾虚会致湿气停滞,使人出现痰湿现象,所以先补脾气,中脘穴是补脾气的重要穴位,可先灸此处。
3.丰隆穴
属于化痰湿的要穴,可补脾健胃,让体内水分、痰液能正常排泄,有效除湿、祛痰。
4.关元穴
有固本培元、下焦和补益作用,中医临床上多用于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人体内湿气多在下焦沉积,所以艾灸关元穴能清除下焦湿气。
5.三阴交穴
为足太阴脾经为十总穴之一,对妇科症及湿气引发的症状有很好效果,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等疾病。
一个人体内若湿气较重,会出现嗜睡、疲倦、肢重、没有食欲、大便黏腻等症状。中医认为祛湿要健脾、化痰,很多人会用艾灸祛湿,其有驱寒、升阳、除湿的作用,是很好的保健疗法,选择相应穴位艾灸,不仅能祛湿气,还可预防各种疾病。
艾灸这些穴位都对去湿气有帮助,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