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外侧主要有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三条经络循行。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交,然后向下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其分支从缺盆上走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交会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翼旁。其主干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交会于人中,再上行至鼻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向上沿手背第4、5掌骨间,通过腕背桡侧至尺骨茎突部,直上沿尺骨、桡骨之间,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通过肩部,交出足少阳胆经之后,向上进入缺盆,分布于膻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三焦。其分支从膻中分出,向上走出缺盆,上走项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眼外角。其主干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于耳前,经过上关、面颊部,到达目外眦。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沿手背第5掌骨向上,通过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向下进入缺盆,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达胃部,属于小肠。其分支从缺盆出来,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其主干从胃部循行,沿喉咙,到颊部,至目眶下,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这些经络与人体的脏腑、气血、五官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通过刺激胳膊外侧的经络,可以起到调节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缓解疼痛等作用。例如,按摩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牙痛、咽喉肿痛等症状;按摩手少阳三焦经上的外关穴,可以缓解耳鸣、耳聋、胁肋疼痛等症状;按摩手太阳小肠经上的后溪穴,可以缓解颈项强痛、腰腿痛、手指及肘臂挛急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经络按摩需要在专业医生或按摩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免造成损伤。同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按摩时需要特别小心,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