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成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如果血压太低,可能会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或休克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健康。那么,低血压吃什么可以补上去呢?
1.增加盐的摄入
盐能使血压上升,所以低血压患者应多喝水,多吃些含钠的食物,如咸菜、咸鱼、咸蛋等。
2.适量摄入蛋白质
低血压患者可以适量吃些高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鸡肉、牛肉等,以增加血管的紧张度,改善低血压症状。
3.多吃补气血的食物
低血压患者多为气血不足,可多吃些红枣、桂圆、阿胶、蜂王浆等食物,以益气补血,提升血压。
4.合理搭配饮食
低血压患者应注意饮食的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避免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性食物。
5.避免空腹或过度饥饿
低血压患者应避免空腹或过度饥饿,以免引起低血压发作。可在两餐之间适当加餐,以保持血糖稳定。
6.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血管功能,有助于改善低血压症状。但低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
7.避免久站或突然改变体位
低血压患者久站或突然改变体位时,容易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低血压症状。因此,应避免久站或突然改变体位,动作要缓慢。
8.及时就医
如果低血压症状严重,或出现晕厥、休克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低血压患者在饮食调理的同时,还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对于由其他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此外,孕妇、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低血压的饮食调理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