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是一种与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侵犯心脏、关节、皮肤和皮下组织,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临床表现以关节炎、心脏炎为主,可伴有发热、皮疹、皮下结节、舞蹈病等。多发生于冬春阴雨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诱因。
1.临床表现
关节炎:典型表现为游走性、多发性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肩等大关节为主,局部可有红、肿、热、痛,关节疼痛通常在2周内消退,不会遗留畸形。
心脏炎:是风湿热最重要的表现,可累及心包、心肌、心内膜,其中以心肌炎和心内膜炎最为常见。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皮肤症状:常见的有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环形红斑为环形或半环形边界清晰的淡红色斑疹,中心苍白,出现在躯干和四肢近端,时隐时现,可反复出现;皮下结节位于关节伸侧的皮下组织,直径0.5~2cm,质硬,无压痛,常在数次关节炎后出现。
舞蹈病:常发生于5~12岁儿童,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的快速运动,如伸舌、歪嘴、挤眉、眨眼、耸肩、扭颈等,睡眠时消失。
2.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心脏炎、多发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
次要表现:发热、关节痛、既往风湿热病史、心电图P-R间期延长。
链球菌感染证据:咽拭子培养或快速链球菌抗原试验阳性,或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链球菌激酶(ASK)、抗透明质酸酶升高。
诊断: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同时伴有链球菌感染证据,可诊断为风湿热。
3.治疗
一般治疗:休息、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
抗风湿治疗:首选药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若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等。
抗生素治疗:若有链球菌感染证据,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红霉素等,以清除链球菌感染,防止风湿热复发。
并发症治疗:若出现心力衰竭,应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若出现舞蹈病,可给予镇静药物治疗。
4.预防
预防链球菌感染: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性疾病。
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预防复发:风湿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遵医嘱继续服用抗风湿药物,预防复发。
5.注意事项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
饮食应富含营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患者应遵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