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等原因引起,可出现全身和局部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预防骨折需注意安全、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做好热身、佩戴安全带、遵守交通规则等。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下是一些关于骨折的知识:
一、骨折的原因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骨折,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2.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下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发生压缩性或爆裂骨折。
3.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如远距离行走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二、骨折的症状
1.全身表现
(1)休克严重的骨折,特别是多发性骨折或合并重要器官损伤时,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
(2)发热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2.局部表现
骨折的专有体征包括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只要发现其中一个,即可确诊。但未见专有体征时,也可能是骨折,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
三、骨折的治疗
1.复位
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
2.固定
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需要用固定材料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常用的固定材料有石膏、夹板、绷带、支具等。固定的方法有外固定和内固定。
3.功能锻炼
骨折的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需要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肢体的功能。功能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和肢体的功能状况,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
四、骨折的预防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老年人应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3.运动前应做好准备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4.高处作业者应佩戴安全带,避免发生坠落事故。
5.交通参与者应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总之,骨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骨折的预防和治疗,避免发生骨折。如果发生骨折,应及时就医,接受正规的治疗,争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