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和防治措施有哪些

王中志 2025-10-19 01:01:16 4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主要治疗方法有远离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脱敏治疗、中医治疗和日常护理。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和防治措施如下:

病因:

内在因素:患者本身具有过敏体质,这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外在因素:包括各种感染因素、吸入物、食物、药物、物理因素、动物及植物因素等。

防治措施:

远离过敏原:尽可能地找出发病诱因并将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避免接触致敏原,禁用或禁食某些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品等。

药物治疗:包括H1抗组胺药、H2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免疫抑制剂等。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免疫脱敏治疗:该疗法可以改变过敏体质,是慢性荨麻疹唯一的基础性治疗。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荨麻疹主要是通过辩证论治、整体调节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善过敏体质,缓解症状。

日常护理:避免强烈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鲜发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保持清淡饮食,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点赞
相关资源

动脉粥样硬化的一般防治措施 2025-10-19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以下是一些一般的防治措施:1.健康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动物脂肪、黄油、奶油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控制盐的摄入量,避免高盐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肉、瘦肉


小儿疝气的防治措施 2025-10-19

小儿疝气的防治措施包括早期诊断、避免哭闹和咳嗽、合理饮食、注意保暖、早期治疗、术后护理和定期复查。1.早期诊断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腹股沟或阴囊是否有肿块突出,尤其是在哭闹、咳嗽或用力时。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2.避免哭闹和咳嗽小儿疝气的发


糖尿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2025-10-19

糖尿病的防治措施有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遵循医嘱、管理压力、避免吸烟、定期体检、教育和自我管理等。1.健康饮食饮食对于糖尿病的管理非常重要。建议选择低糖、低盐、低脂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蛋白质的摄入,同时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尿失禁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2025-10-19

尿失禁的防治措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1.生活方式调整建议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预防尿液浓缩和结石形成。同时,吸烟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增加尿失禁的风险,所以需要戒烟。2.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坦索罗辛等药物,可减少膀胱过度活动引起的尿


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2025-10-19

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措施涉及饮食调整、适量运动、体重管理、血糖监测及药物治疗等。1.饮食调整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同时,要合理控制总热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2.适量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恶性高血压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2025-10-19

恶性高血压预防措施有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治疗方法有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一.预防措施1.健康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控制脂肪摄入,避免高油高糖食物。2.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也


心肌病防治措施 2025-10-19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生活中需注意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劳累、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饮食、按医嘱服药。1.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2.避免剧烈运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肥厚,心室顺应性降低,剧烈运动


诺如病毒传染途径和防治措施 2025-10-19

诺如病毒可通过粪-口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等。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加强饮食卫生、环境消毒等。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一.传染途径1.粪-口传播摄入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经手到口传播。2.气溶胶传播呕吐物产生的


糖尿病病人睡眠障碍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5-10-19

糖尿病病人睡眠障碍的特点包括夜间低血糖、多尿、口渴、疼痛等,防治措施主要有控制血糖、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改善睡眠环境、心理调节等。一.特点1.夜间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使用不当或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夜间低血糖,从而影响睡眠。2.多尿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


高血压的防治措施 2025-10-19

高血压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调整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监测、保持心理健康等。1.调整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每日食盐摄入量建议不超过6克,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比例。同时,适量摄入富含钾、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