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肿的原因较多,包括外伤、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心源性因素、肾源性因素以及营养不良等。
1.外伤
脚踝扭伤、撞伤等直接的外力损伤,可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出血、水肿,从而出现肿胀,同时往往伴有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
2.下肢静脉回流障碍
如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会影响血液回流,导致血液在脚踝部位积聚,引起肿胀。下肢静脉曲张多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长期站立等因素引起,除了脚踝肿,还可见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而深静脉血栓形成通常起病较急,肿胀可较为严重,还可能伴有下肢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
3.心源性因素
当心脏功能不全时,尤其是右心衰竭,可导致体循环淤血,下肢是常见的淤血部位,从而出现脚踝肿,往往还伴有心累、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4.肾源性因素
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可引起水钠潴留、蛋白尿等,导致身体低垂部位出现水肿,包括脚踝肿,同时可能有尿量减少、血压升高等异常。
5.营养不良
长期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可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脚踝肿,还可能伴有消瘦、乏力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