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患者的血常规检查通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核左移,中性粒细胞可出现中毒颗粒和空泡,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可升高。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下是关于猩红热血常规的分析:
1.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可达(10~2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核左移。
2.中性粒细胞:其胞质中可出现中毒颗粒和空泡,这是由于细菌内毒素的作用导致的。
3.红细胞沉降率:可增快。
4.C反应蛋白:多明显升高。
5.抗链球菌溶血素O:可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检查只是辅助诊断猩红热的方法之一,医生还会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怀疑患有猩红热,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此外,猩红热患者多为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患儿卧床休息,给予富含营养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温盐水漱口。
3.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4.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5.患儿的衣物、被褥应勤洗勤晒,玩具、餐具等应定期消毒。
6.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或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
总之,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