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临床以发热、咽峡炎、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青霉素是首选抗菌药物,可接种疫苗预防。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以下是关于猩红热的一些信息:
1.症状:
发热:通常在感染后12至72小时内出现,体温可高达39℃至40℃。
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困难,扁桃体红肿,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
皮疹:在发热后12至48小时内出现,皮疹为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皮疹,压之褪色,触之砂纸感,通常先出现于颈部、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消退后可有片状脱皮。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关节痛等症状。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鼻咽分泌物或受污染的物品传播。
3.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如咽拭子培养、血清学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4.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喝水,给予易消化的食物。
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一般为7天。
5.预防:
管理传染源:对猩红热患者应进行隔离,直至症状消失后1周。
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保护易感人群:可接种猩红热疫苗进行预防。
猩红热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预防。同时,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防止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