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急性逆转录病毒感染、慢性无症状期、机会性感染、艾滋病相关肿瘤、神经系统症状等。
1、急性逆转录病毒感染
艾滋病初期会出现急性逆转录病毒感染的症状,类似流感,如发热、乏力、喉咙痛、头痛、肌肉酸痛等。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此阶段症状通常在2到4周内出现,并持续1到2周。
2、慢性无症状期
在急性期后,部分艾滋病患者进入慢性无症状期,此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病毒依然在体内复制,免疫系统持续受损。此阶段可持续数年,期间病毒载量逐渐增加,免疫力慢慢下降。
3、机会性感染
随着免疫系统的进一步损害,艾滋病患者易感染各种机会性病原,包括肺炎、结核、口腔念珠菌病等。这些感染在普通人群中较少发生,但对艾滋病患者来说,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4、艾滋病相关肿瘤
艾滋病患者易发生一些特定的肿瘤,如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这些肿瘤与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密切相关,通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皮肤变化、体重急剧下降等。
5、神经系统症状
艾滋病可能引发神经系统的相关症状,如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外周神经病变等。随着病程的进展,这些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有高危行为的个体,应及时就医进行艾滋病筛查,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