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鼻塞不通气的原因一般包括鼻腔分泌物增多、鼻黏膜充血水肿、神经反应与炎症反应、合并鼻炎、鼻腔结构异常等,处理方法包括鼻腔冲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鼻腔分泌物增多
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病毒或细菌刺激鼻腔黏膜后,会引起黏膜细胞分泌更多的黏液,会堵塞鼻腔通道,引起鼻塞,患者会感觉到呼吸不畅。
患者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自制的淡盐水进行鼻腔冲洗,能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和过敏原,减轻鼻腔黏膜的刺激,缓解鼻塞症状。
2.鼻黏膜充血水肿
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由于病原体入侵鼻腔,使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流入鼻腔黏膜,引起黏膜充血。同时,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液中的水分和蛋白质渗出到组织间隙,造成黏膜水肿。充血水肿的鼻黏膜会占据鼻腔的空间,使鼻腔通道变窄,从而导致鼻塞不通气。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减充血剂治疗,如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呋麻滴鼻液、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等,可以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血管,使其收缩,从而减轻鼻黏膜的充血水肿,缓解鼻塞症状。
3.神经反应与炎症反应
鼻腔内有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当鼻黏膜受到感冒病毒或细菌的刺激时,神经末梢会传递疼痛、肿胀等不适感。同时,病毒或细菌还会引起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组胺、前列腺素等,进一步加重肿胀感,会出现鼻塞不通气的情况。
患者可以听从医生的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如布洛芬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能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从而改善鼻塞症状。
4.合并鼻炎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鼻炎,会使鼻腔黏膜持续处于充血、水肿状态,分泌物增多,进一步堵塞鼻腔通道,引起鼻塞不通气。
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等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用于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改善鼻腔通气。。
5.鼻腔结构异常
如果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存在鼻中隔偏曲的情况,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局部突起,导致鼻腔狭窄,会出现鼻塞、呼吸不通畅的症状。
如果病情严重,可以采取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通过切除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和骨质,恢复鼻腔的正常结构和通气功能。
患者日常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敷在鼻子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鼻腔黏膜的充血和肿胀。适当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有助于改善鼻腔通气。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