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骨折保守治疗虽周期长但能愈合,风险包括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需积极配合治疗。
股骨头骨折后采取保守治疗,通常能够愈合,但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同时存在一定风险。
股骨头骨折后,若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且股骨头的血供未遭受严重破坏,可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包括皮肤牵引、骨牵引、支具或石膏固定等。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密切观察:医生会定期复查X光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训练: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康复训练,以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康复训练应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
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患者应注意深呼吸、有效咳嗽,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下肢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被动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保护患肢:在骨折未愈合前,应避免患肢负重,以免影响骨折愈合或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何时可以负重,应根据复查X光片的结果,由医生决定。
定期复诊:保守治疗过程中,若出现患肢疼痛加剧、皮肤温度降低、肢体肿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股骨头骨折保守治疗的风险主要包括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这些风险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如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需要注意的是,股骨头骨折保守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对于一些不适合保守治疗的情况,如骨折断端明显移位、股骨头血供严重破坏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此外,股骨头骨折的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恢复髋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