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其潜伏期平均为8~9年,初期症状不明显,常见症状有持续发烧、淋巴结肿大、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皮肤和黏膜损害、肿瘤等,常见机会性感染症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波济肉瘤、肺结核、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虫脑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等,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Kaposi肉瘤、肺癌、食管癌等。艾滋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抗体检测、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免疫印迹试验、病毒分离等方法,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支持治疗等,预防主要包括避免高危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进行母婴阻断、及时检测和治疗、关爱和支持等。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初期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搐、偏瘫、痴呆等。
皮肤和黏膜损害: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溃烂。
肿瘤: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济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常见机会性感染症状:
口腔念珠菌感染:鹅口疮,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斑片,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影响吃奶。
卡波济肉瘤:皮肤或黏膜上的Kaposi肉瘤,表现为紫红色或深褐色的斑疹或斑块。
肺结核: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巨细胞病毒感染:常侵犯视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肝脏和其他内脏器官。
弓形虫脑病: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精神症状等。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腹痛、腹泻、消瘦等症状。
常见的恶性肿瘤:
卡波西肉瘤:表现为皮肤或黏膜上的紫红色或深褐色的斑疹、斑块,也可累及内脏器官。
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发生在淋巴结、脾脏、胸腺、胃肠道、皮肤等部位,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Kaposi肉瘤:表现为皮肤或黏膜上的紫红色或深褐色的斑疹、斑块,也可累及内脏器官。
肺癌: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食管癌: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诊断:
抗体检测: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如果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需要进行确证试验。
核酸检测:可检测血液中的HIV核酸,窗口期较短,灵敏度较高。
抗原检测:可检测血液中的HIVp24抗原,窗口期较短,灵敏度较高。
免疫印迹试验:确证试验,可检测HIV抗体的具体亚型。
病毒分离:可分离出HIV病毒,但操作复杂,需要专业的实验室和技术人员。
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目前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供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免疫重建: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使患者的免疫功能逐渐恢复。
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抗真菌治疗、抗病毒治疗、抗肿瘤治疗等。
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心理支持、对症治疗等,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症状。
预防:
避免高危行为: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不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不输入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等。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性传播疾病。
进行母婴阻断:感染HIV的孕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降低胎儿感染的风险。
及时检测和治疗:如果发生了高危行为或怀疑感染了HIV,应及时进行检测和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降低传播风险。
关爱和支持: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应给予关爱和支持,避免歧视和排斥。
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的症状和体征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且有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HIV,应及时进行检测和咨询。同时,艾滋病的治疗和预防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