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方法包括中经络、中脏腑、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辨证论治,主要有风火痰瘀、闭证脱证、气虚血瘀、肝肾亏虚等证型,强调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
1.中经络:
风痰入络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风阳上扰证: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2.中脏腑:
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痰热腑实证:腹胀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痰火瘀闭证: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高热,烦躁谵语,或抽搐,或喉中痰鸣,或目赤,舌质红绛,苔黄糙,脉弦滑数。
痰湿蒙塞心神证:意识昏蒙,半身不遂,口噤不开,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脱证(阴竭阳亡):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
3.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无力。
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无力。
中医辨证论治中风后遗症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还应注重饮食调理、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