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荨麻疹主要包括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胃肠湿热证、血虚风燥证、冲任不调证五个证型,分别采取疏散风寒、疏散风热、清热利湿、养血祛风、调理冲任等治法。
1.风寒束表证
多因外感风寒之邪,导致肺气失宣,营卫不和而发。其主要症状为皮疹色白,遇寒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紧。治疗应以疏散风寒为主,可选用麻黄汤、桂枝汤等方剂。
2.风热犯表证
多因外感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导致风热相搏,客于肌肤而发。其主要症状为皮疹色红,灼热瘙痒,遇热加重,得冷则减,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浮数。治疗应以疏散风热为主,可选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方剂。
3.胃肠湿热证
多因饮食不节,或过食辛辣肥甘之品,导致肠胃积热,热邪循经搏于肌肤而发。其主要症状为皮疹色红,脘腹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防风通圣散、茵陈蒿汤等方剂。
4.血虚风燥证
多因禀赋不耐,气血不足,或久病不愈,气血两虚,导致血虚生风,风邪搏于肌肤而发。其主要症状为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重,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应以养血祛风为主,可选用四物汤、当归饮子等方剂。
5.冲任不调证
多因情志不遂,或经期前后,血海气血充盛,导致风邪搏于肌肤而发。其主要症状为皮疹随月经周期而发,经后减轻或消失,经前加重,伴有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疗应以调理冲任为主,可选用四物汤合二仙汤、八珍益母丸等方剂。
总之,中医辨证论治荨麻疹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海鲜等发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因,避免诱因,以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