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矫正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错颌畸形类型、牙列拥挤程度、面部形态等因素来综合决定拔除的牙齿,常见的拔牙部位包括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智齿、切牙等。
1.第一前磨牙
第一前磨牙位于牙弓的中段,拔除后对咀嚼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可以为牙弓前段或后段提供较为充裕的间隙,有利于解除牙列拥挤、调整牙弓形态以及改善咬合关系。
2.第二前磨牙
当第一前磨牙存在严重龋齿、根尖周病变等无法保留的情况,或者牙列拥挤主要集中在牙弓后段时,可能会选择拔除第二前磨牙。此外,在一些轻度牙列拥挤且后牙段需要少量间隙的病例中,拔除第二前磨牙也能达到较好的矫正目的。
3.智齿
智齿由于萌出时间较晚,常存在萌出不全、倾斜生长、与邻牙之间容易食物嵌塞等问题,容易引发智齿冠周炎等口腔疾病,对于一些牙列拥挤同时伴有智齿问题的患者,拔除智齿不仅可以提供一定的矫正间隙,还能预防智齿相关疾病的发生。不过,并非所有智齿都需要拔除用于矫正,需要综合评估智齿的位置、形态以及对牙列的影响等因素。
4.切牙
一般情况下,切牙较少被拔除用于矫正,因为切牙对美观和发音的影响较大,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的牙列拥挤且切牙存在严重病变、畸形无法保留,或者为了达到特定的美学和功能目标,经过严格评估后,也可能会选择拔除切牙进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