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争议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2、劳动争议由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二、劳动仲裁管辖约定有效吗劳动争议的解决采用仲裁前置的处理程序。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分为阶段的管辖和法院诉讼阶段的管辖,在劳动仲裁阶段,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即在劳动仲裁阶段,适用劳动合同履行地优先管辖原则。劳动争议案件在法院诉讼阶段,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院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对于劳动诉讼来说,对于诉讼管辖有明确的规定,约定管辖于法无据。而且劳动诉讼案件和一般的民事案件不同,其有着本身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如果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约定管辖,往往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三、劳动仲裁管辖原则(一)地域管辖
又称地区管辖,以行政区域作为确定劳动仲裁管辖范围的标准。地域管辖又分为三种:
1、一般地域管辖。指按照发生劳动争议的行政区域确定案件的管辖,这是最常见的方式。
2、特殊地域管辖。指法规特别规定当事人之间的劳动争议由某地的劳动争议管辖,如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管辖。
3、专属管辖。指法律法规规定某类劳动争议只能由特定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如在我国境内履行于国(境)外发生的劳动争议,只能由合同履行地仲裁委员会管辖;又如,一些地方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由设区的市一级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
(二)级别管辖
指各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的分工和权限。一般分为:区(县)一级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本区内普通劳动争议;市一级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外商投资企业或本市重大劳动争议。
(三)移送管辖
指劳动仲裁委员会件受理的自己无管辖权的或不便于管辖的劳动争议案件,移送有权或便于审理此案的劳动委员会。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规定,区(县)级劳动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将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报送上一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处理。
(四)指定管辖
指两个劳动仲裁委员会对案件的管辖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报送共同的上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由上级部门指定管辖。
以上就是法务时刻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劳动仲裁管辖地是怎么确定的相关法律内容,相信大家阅读完上述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一般是看劳动单位所在的区域,属于该区域内的行政机关进行管辖。若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法务时刻的律师。
路由器设置来源链接:https://www.eia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