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影视 > 正文

苏联的K-19号核潜艇,浮在海上的“广岛”,无情的“寡妇制造者”

前言:

当前各位老铁们对“k19寡妇制造者”大概比较注意,我们都想要分析一些“k19寡妇制造者”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搜集了一些对于“k19寡妇制造者””的相关内容,希望看官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苏联海军历史上有着一艘编号为K-19的核潜艇,它被称为“不死鸟”又被称为“寡妇制造者”。这艘潜艇以多灾多难,先后发生过泄漏,碰撞,火灾等事故,但每次都能险象环生,因而名声大噪。

K-19核潜艇第一次事故

1958年苏联海军签发了建造导弹核潜艇的命令,而这一命令所带来的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K-19”核潜艇,该艇于1958年10月17日开工建造,1960年7月12日正式竣工并完成了海试,创造了苏联海军工程史上一大最速工程记录。

1960年11月12日,K-19潜艇正式下水服役。按照欧洲世界的传统,船只舰艇下水要用香槟撞击船首,结果用来撞击艇首的香槟酒并没有破裂,这令在场的苏联水兵和船舶工业代表们非常难堪,因为按照传统,香槟没有破裂代表凶兆。据说当年泰坦尼克下水时香槟撞击两次才碎掉,结果泰坦尼克在处女航中就沉没了,于是“K-19是一艘不吉利的霉运潜艇”的谣言开始在红海军中传播

人们此时尚不知道K-19在第一次试航时就发生过危险,当时是1959年4月8日,K-19号潜艇进行了首次反应堆驱动试验,结果在试验过程中冷却装置出现了故障,在经过一系列紧张的抢修之后总算把问题排除了,但K-19的服役时间也被推迟到了次年,工厂方面首先要对潜艇反应堆冷却系统进行二次检查,很多施工人员都担心潜艇的反应堆可能会在未来出现问题。K-19服役一年后参加了苏联举行的北极圈军事演习,这次演习中它的任务是发射两枚导弹,本来是一个非常简单轻松犹如例行公事一般的任务。

可是在演习途中K-19却出了故障,第5舱值班人员突然向艇长报告称潜艇的反应堆冷却管道出现了破损,冷却剂正在泄漏,导致反应堆冷却系统主循环泵和辅助泵瘫痪,反应堆温度迅速上升,并且泄漏的冷却剂还使得第5舱内充满了放射性气溶胶,情况万分紧急,如果再不拿出自救方案恐怕全艇人员都要命丧冰冷的北冰洋。

艇长在听到汇报以后当即下令潜艇上浮,并下令维修班全力抢修冷却系统,保障潜艇能够安全浮出水面。但由于冷却水不断泄漏,第5舱水位不断上涨,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危急时刻一名维修兵自告奋勇潜伏冷却水中寻找排水阀,他冒着生命危险成功打开了两个排水阀,成功避免了事态的扩大。

但即使如此反应堆的温度也没有降下来,现在必须为反应堆安装备用冷却设备,损管队队长波夫斯基耶夫大尉和科尔奇洛夫中尉等8名维修人员,自告奋勇进入放第5舱,他们奋战了两个小时总算成功将备用冷却设备接通,反应堆温度得以得到控制。

随后潜艇浮出水面,其他两艘潜艇和一艘拖船冒险实施了救援工作。然而8位勇士在3个小时之后相继陷入昏迷,一周之后8位勇士相继去世。而第5舱指挥官科兹洛夫少校和其他几名军官也遭受了辐射,他们在10年内相继去世。

水下碰撞险些沉没

在经历了反应堆冷却系统故障之后,K-19获得了“漂浮的广岛”和“寡妇制造者”的称号,然而这仅仅只是它厄运传说的开始。紧跟着K-19号潜艇在1969年参加了巴伦支海演习活动,当时潜艇在水深60米的水下航行,上午7时左右潜艇突然发生了两次猛烈的震动,所有艇员都被吓坏了,他们以为是撞上礁石了,一时间所有人都紧张起来。

艇长在确定潜艇并没有发生进水事故之后下令上浮,但轮机舱报告称由于撞击导致潜艇失去动力了,现在潜艇无法上浮。而操作台上的士兵则报告称潜艇现在正在缓慢地下沉,需要立刻想办法排水上浮。于是艇长下令立刻排空主载水仓紧急上浮,可是折腾了一溜十三招以后潜艇并没有上浮。

好在轮机舱传来好消息,潜艇已经恢复动力,随后艇长下令以最大速度上浮。就这样潜艇总算是脱线了,艇长在潜艇浮出水面后向北方舰队司令部汇报了撞击事故,随后潜艇由拖船拖回摩尔曼斯克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和工程师在检查潜艇外壳的受损痕迹以后,认定K-19号潜艇是与另一艘潜艇发生了撞击。

几年后一篇美国杂志纰漏,一艘美国潜艇在巴伦之海海域与苏联潜艇相撞,坚固的美国潜艇几乎摧毁苏联潜艇。多年后美国报纸上刊登了撞击事故的袭击,原来是一艘美国潜艇奉命对苏联海军演习进行监听。

但艇长决定给K-19号潜艇来点颜色瞧瞧,于是下令潜艇与K-19对向航行,而K-19潜艇则试图规避,美军潜艇也做出相应动作试图寻找一个最佳撞击位置,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机动以后两艇还是发生撞击,只不过不巧的变成了K-19垂直撞击了美军潜艇,如果撞击位置不是在动力舱段加固外壳上,恐怕美国潜艇早就沉没了。此次事故以后这位美军潜艇艇长仕途也算是到了头了,而K-19艇长则因处理果断得当平步青云,一跃成为海军少将调入海军本部工作。

火灾事故

对于K-19潜艇而言,泄漏和撞击还不算完,在撞击事故两年后,也就是1972年,K-19在因电器起火导致液压线路破裂,第九舱官兵在抢救时壮烈牺牲。艇上储备的灭火器几乎耗尽,却也没能阻止火势蔓延,而艇上储备的氧气设备又不能满足全体船员使用,一些船员开始出现中毒昏迷状况。危急时刻艇长决定冒险强行上浮,最终在反应堆停止工作前成功上浮,但K-19由于失去动力又开始缓慢下沉。加上救援队在航行时发生了意外事故,使得救援行动异常迟缓。

K-19艇员们在上浮之后尽可能地组织了自救,他们早早准备好了救生艇并将饮用水和压缩干粮带到逃生出口附近,但就在船员们准备弃船时有人发现第10舱室的伙计们没有逃出来。于是艇长命令医生先处理伤员和昏迷者,自己则和第一战斗舱室长一同返回寻找与第10舱联系的方式。

此时第10舱已经因为断电漆黑一片,幸存的12名官兵只能静静地待在里面等待救援,但有毒气体正在慢慢通过通风系统进入舱室中,士兵们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一名士兵不断移动试图通过舱壁传来的声音了解外界情况,另一名士兵则不断通过应急电话试图呼叫救援,其他士兵则在舱室长的带领下摸黑使用毛毯和防火毯制作简易防毒面具。

应急电话也在大约过去了24小时后接通了,艇长告诉第10舱的艇员们说他会想办法先关停供水,然后拆掉排水阀,这样就能通过供水管线为第10舱提供一些空气了,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先想办法储备一些淡水并降低体力消耗。

值得庆幸的是船上的供水管线并未遭到破坏,但由于断电的影响,第10舱艇员们根本找不到储藏淡水的容器,他们能够依赖的只有一部饮水机,但这部饮水机里剩余的水就算谨慎使用也只能坚持三五天,舱室里的应急食品也不多,加起来也只有大约15公斤左右。

艇员们不得不每人每天最多只食用不到100克的食物来维持生命,很多人都变得体力不支起来,这残酷的环境比当年被德军围困的列宁格勒还要糟糕。艇员们就这样坚持了23天,3月17日这一天盼望已久的救援终于抵达了,救援人员首先打通了已经被烧毁的第9舱,整理了28名艇员的遗体,而后开始救援第10舱。

被困在第10舱的艇员们似乎听到了动静,立刻想方设法发出声音告诉救援人员自己还活着,希望他们能够加快救援速度。一天之后第10舱艇员终于获救,所有被困艇员被转移到海军医院接受康复治疗。K-19潜艇火灾事故可能是该潜艇服役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事故,整个事故中共计有30名艇员丧生,其中有28人被大火烧死,其余两人中一人是在获救时不慎跌落海中被海浪卷走,另一人则是伤重不治。

结语

K-19号潜艇载机经历了三次重大事故后使得苏联海军官兵对它十分忌惮,尽管海军为了颜面给它起了一个“不死鸟”的称号,但没有人远在再到它上面服役,因此最终只能在海军基地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或者在不脱离海军基地太远的海域进行航行训练,最终K-19号在2003年被正式拆解。

参考文献:《K-19潜艇之谜》《漂浮的“广岛”K-19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