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影视 > 正文

24年中国富裕家庭数量前五:江苏不敌浙江,上海仅第三,第一凭啥

2024年的胡润财富报告一经披露,就在各大财经头条引发了广泛关注。

谁都没想到,沿海经济大省的座次会出现这样一番全新洗牌。

长期以来被人视作“经济发动机”的江苏竟不敌浙江,就连上海也仅排在第三。

很多人好奇,名单中的这个第一名大省为什么捅破了天花板?

一、京浙沪粤领跑,江苏意外“掉队”

浙江近些年拼得“凶猛”,民营经济靠着灵活的市场机制抢占先机,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成功“联姻”。

杭州、宁波等地涌现出一大批高净值企业主,财富增速堪称风驰电掣。

上海曾经的“魔都”光环还在,高净值家庭也有26.5万户,但在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不少资产的流动性都被打上了问号。

而广东则在“民营经济+湾区红利”的双重催化下,拿下70.3万富裕家庭,其中千万元资产家庭在深圳、广州的“双城记”里更是如鱼得水。

唯独江苏引人唏嘘,明明坐拥强大的制造业和经济总量,却在此轮财富排位中被浙江甩在后面。

传统制造模式无法及时适配新经济潮流、对房地产的高依赖也变成转型掣肘,一时失位,就只能看着隔壁浙江把“民营企业火箭”发射到天上。

第一名北京坐稳头把交椅,富裕家庭数量达到72.8万户,高净值家庭(千万元资产)占比也冲上近30万。

北京为啥富裕家庭这么多?总部经济加科创中心的双重赋能,金融、科技、教育等优质资源的高度聚集,让首都“钞”能力也越来越突出。

二、一步快步步快的财富构成逻辑

说到财富的构成,无非离不开“人(创富主体)”“钱(资产结构)”“势(政策牵引)”这三大要素。

企业主和高阶金领,依然在中国富裕群体中占到绝对主力。

具体看北京有一大波科技创业者,浙江那边则是民营企业家,广东靠外贸商崛起,大家都是实打实地在产业里打磨出来的真金白银。


但富裕人群的投资思路悄然转向,房产仍然是主流资产,可占比正逐步下降,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套房就能躺赢”。

各地的股权投资、跨境资产配置正在加速普及,一些具备全球视野的投资者,开始在更大范围内腾挪资金。


至于各地政策的牵引力,也不容小觑。

北京“全球科创中心”的大手笔投入打造创新高地,浙江被点名成“共同富裕示范区”,广东有“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坐镇。

这些顶层设计无形中又为高净值人群的地理分布推波助澜,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

三、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迁

地域不平衡依然是老大难,但对比数据会发现,富裕家庭的集中度非常惊人。

全国大约84%的600万资产富裕家庭都扎堆在十个经济强省里,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更是一手撑起了至少50%的高净值人群。

东部发达地区依靠成熟的产业链和市场环境,越滚越大,形成自己的厚实家底。

而中西部的“势头”则相对缓慢,湖南、陕西等地富裕家庭数量仅有6万左右。

靠资源和地产红利固然好,但想要持续发力,产业转型升级才是真命题。
实际上,每一个财富数字背后,都有无数个埋头苦干的企业家、工程师,以及在时代潮流里搏杀的年轻人。

有人选择硬科技的赛道,有人埋头在传统制造业升级里精耕细作,也有人大胆跨境投资,广撒网收快鱼。

无论如何,中国整体的财富地图正在被重塑,头部省市抢占“高质量发展”桥头堡已成定局。

中西部也开始补短板,试图在新一轮的产业迭代中跻身上游。

若说过去大多是在拼产值和基建规模,现在更多的拼的是科技含量、经济韧性,以及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立足之道。

未来,究竟谁能“逆势翻盘”或“一骑绝尘”,就看可持续的产业竞争力和政策“眼光”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客观叙述,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图片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