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撕脱性骨折是指由于暴力等因素导致肌腱或韧带附着点的骨质部分撕脱。
通常是在运动中突然的扭转或牵拉,使得肌腱或韧带强力收缩,从而将一小片骨质撕脱下来。比如打篮球时的急停变向、跑步时的脚踝扭伤等都可能引发。会出现脚踝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在受伤部位可能看到明显的青紫瘀斑,按压时有压痛,有时还能触及到撕脱的小骨片。
通过X光检查可明确诊断,能清晰显示撕脱的骨片及其位置。有时为了更准确评估,还可能需要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了解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如果撕脱的骨片较小且移位不明显,可采取保守治疗,如休息、制动、抬高患肢、冰敷等,同时配合药物治疗缓解疼痛和肿胀。若骨片较大或移位明显,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将骨片复位固定。
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都非常重要。在恢复初期要严格遵循医嘱休息,避免过早负重。之后逐渐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脚踝的活动度训练、力量训练等,以恢复脚踝的功能。
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如出现疼痛加剧、肿胀加重、皮肤发红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再次损伤。同时,要注意保护脚踝,在运动时佩戴合适的护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