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等。
1.心脏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的改变主要影响收缩压。每搏输出量增加时,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收缩压明显升高。由于收缩压升高,血流速度加快,致使舒张期末大动脉内存留血量增加不多,故舒张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增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时,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2.心率
心率的变化主要影响舒张压。心率加快时,心室舒张期明显缩短,在心舒期内流至外周的血液减少,心舒期末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由于动脉血压升高可使血流速度加快,因此在心缩期内可有较多血液流至外周,收缩压升高不如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较收缩压降低明显,脉压增大。
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外周阻力增大时,心舒期内血液外流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多,舒张压明显升高。在心缩期,由于动脉血压升高使血流速度加快,收缩压升高不如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降低明显,脉压增大。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可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老年人由于动脉管壁硬化,弹性减退,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是相适应的,血管系统有足够的容量容纳循环血量。当循环血量减少时,如急性失血,血管系统容量相对过多,动脉血压降低。反之,当循环血量增多时,如输液过多过快,血管系统容量相对不足,动脉血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