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的中药调理方法包括血虚型、肾虚型、血瘀型和痰湿型,需辨证论治,同时应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1.血虚型
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稀薄,伴有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等症状。调理时应以补血益气为主,可选用四物汤、八珍汤等方剂。常用中药有熟地、白芍、当归、川芎、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等。
2.肾虚型
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暗淡,伴有腰膝酸软、足跟痛、头晕耳鸣、小腹冷等症状。调理时应以补肾益精为主,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方剂。常用中药有熟地、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杜仲等。
3.血瘀型
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色紫黑有块,伴有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等症状。调理时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可选用少腹逐瘀汤、失笑散等方剂。常用中药有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等。
4.痰湿型
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红,质黏腻,伴有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下量多等症状。调理时应以化痰燥湿为主,可选用苍附导痰丸、二陈汤等方剂。常用中药有茯苓、苍术、半夏、陈皮、薏苡仁、泽泻等。
需要注意的是,月经量少的原因很多,如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病变等,因此在进行中药调理前,应先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在调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腻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