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查体详细步骤有观察腹部外观、腹部听诊、触诊腹部、叩诊腹部、反跳痛检查等。
1.观察腹部外观
首先,患者应仰卧在床上,衣物适当掀开,确保腹部暴露。医生站在患者的右侧,观察腹部的形态、皮肤颜色、疤痕、肚脐位置及是否有肿块或膨胀等异常现象。还要注意腹部是否有明显的静脉曲张、膨隆、腹部对称性等问题。
2.腹部听诊
医生用听诊器轻轻放在腹部上,首先听肠鸣音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听到几次间歇性的肠鸣音。异常的肠鸣音可能提示肠梗阻或其他肠道疾病。接着,医生还需检查腹部大血管,如腹主动脉,听有无血管杂音,可能与动脉瘤或动脉狭窄相关。
3.触诊腹部
医生的双手应温暖柔和地接触患者腹部,从右下腹开始,逐步向上、向左、再向下移动,按压腹部各区域。触诊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表现,若发现有肿块、硬结或异常的腹壁张力,应进一步检查。
4.叩诊腹部
医生用手指轻叩患者的腹部,通过听音来判断腹腔内的液体、气体或器官的性质。正常情况下,腹部中央是鼓音,而腹部两侧或下部如果有液体积聚,会听到浊音。
5.反跳痛检查
医生一只手按压腹部,逐渐加大力度,然后迅速松开手。若患者在松开手时感到比按压时更强的痛感,表明腹部可能存在急性腹膜刺激,通常提示腹膜炎等紧急病症。
腹部查体前,患者应保持空腹状态,通常建议空腹8-12小时,以避免食物残渣干扰检查结果。穿着宽松、易脱的衣物,以便充分暴露腹部。在查体过程中,应避免外界干扰,如噪音、光线等,以免影响医生的判断。
在查体过程中,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如患者出现疼痛、紧张等不适感,应及时调整检查手法或给予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