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症状有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并发症。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骨折后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导致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4.疼痛:骨折后会出现局部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或触碰患肢时,疼痛会加重。
5.肿胀:骨折部位周围会出现肿胀,这是由于局部出血和炎症反应引起的。
6.功能障碍:骨折后,患肢的正常功能会受到影响,如无法正常活动、行走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骨折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尤其是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因此,如果怀疑有骨折,应及时就医,进行X光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在治疗骨折时,通常会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支具固定等)和手术治疗。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注意休息、制动患肢,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患肢的功能。
此外,对于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或有其他健康问题的人,需要特别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个人卫生,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骨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因骨折的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如果怀疑有骨折,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制动患肢,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患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