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萸肉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抗菌、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可煎汤、入丸、散剂服用,用量为6-12克,使用禁忌包括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与防风、防己同用,内有湿热、小便不利者慎用。
山萸肉,又称萸肉、蜀枣、鬾实、鼠矢、鸡足、山萸肉,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其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萸肉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抗菌、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以下是山萸肉的具体功效与作用、使用禁忌、使用方法和识别技巧:
一、功效与作用
1.补益肝肾:山萸肉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遗精滑精等症。
2.涩精固脱:山萸肉具有涩精固脱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虚不固、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等症。
3.增强免疫功能:山萸肉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促进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等作用。
4.抗炎、抗菌:山萸肉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实验性炎症有缓解作用。
5.降血糖、降血脂:山萸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对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使用禁忌
1.山萸肉性温,凡属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
2.山萸肉不宜与防风、防己同用。
3.内有湿热、小便不利者慎用山萸肉。
三、使用方法
1.山萸肉可煎汤服用,也可入丸、散剂服用。
2.山萸肉的用量一般为6-12克,具体用量可根据病情和体质而定。
3.山萸肉可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四、识别技巧
1.山萸肉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2.山萸肉以肉厚、色紫、个大、柔软、无核皮、无杂质者为佳。
3.山萸肉应置于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以防受潮、发霉、虫蛀。
五、关键信息
山萸肉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抗菌、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山萸肉的使用方法有煎汤、入丸、散剂等,用量一般为6-12克。山萸肉的使用禁忌包括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与防风、防己同用,内有湿热、小便不利者慎用。在使用山萸肉时,应注意其用量和使用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