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体内湿气的方法包括饮食调整(多吃健脾利尿食物、避免生冷食物、少吃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注意保暖、按时作息)和中医调理(拔罐、艾灸、中药调理)。
要去除体内湿气,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饮食调整:
多吃健脾利尿的食物:如薏苡仁、冬瓜、荷叶、山楂、扁豆、绿豆、鲫鱼等。
避免吃生冷食物: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少吃盐:吃太多盐会导致身体留存大量的水分,从而导致水肿,尤其是在月经来潮之前。
2.良好的生活习惯:
适当运动: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注意保暖:中医认为,“寒湿气从脚入”。我们的双脚上有很多穴位,一旦脚部受凉,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体内的湿气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脚部保暖,不要让脚部受凉。
按时作息:我们的身体在晚上的时候会进行自我修复,如果我们经常熬夜,就会导致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湿气入侵。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3.中医调理:
拔罐: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艾灸: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祛湿。艾灸丰隆穴、足三里、脾俞穴、解溪穴这四个穴位,可以有效祛湿。
中药调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健脾祛湿的中药,如参苓白术散、健脾丸、归脾丸等。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年老体弱者,在进行中医调理前应咨询医生,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