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出现通常与暴力刺激、骨骼疾病、慢性劳损等有关,骨折后筋疼痛,一般可以通过急性期处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家庭护理等方式来改善。
1、急性期处理
骨折后一定要保护好患肢,避免患肢大幅度活动,能够减轻疼痛症状,防止骨折情况进一步加重。
2、药物治疗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治疗,例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同时还可以配合口服活血止痛胶囊、三七片或舒筋丸,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有助于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患者还要立即完善核磁共振、CT等检查,明确骨折情况,若是轻微骨折,可以使用绷带或者是石膏进行外固定治疗。
3、手术治疗
如果骨折非常严重,伴有明显移位现象,这种情况不及时采取手术治疗,骨折端会持续刺激周围神经以及软组织,从而出现骨折后筋疼痛的情况,因此患者需要接受内固定手术,通过手术使骨折端复位,并使用克氏针、螺丝钉等内固定物将骨折端固定,术后还要使用外固定器,随着骨折慢慢愈合,筋疼痛的情况会明显好转。
4、家庭护理
病人骨折后早期一定要严格卧床休息,需保持固定部位皮肤的清洁卫生,对于卧床患者,家属每天需定时帮忙翻身或肢体按摩,防止形成压疮,同时还要调整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营养,要增加维生素与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以多吃青菜、花椰菜、香蕉、苹果、火龙果、鸡蛋、鱼肉以及瘦牛肉等食物。等到进入恢复期时,还要在医生指导下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康复锻炼,有助于骨折恢复。
除上述方式,还可通过理疗改善骨折处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建议骨折后及时就医处理,以防局部愈合不佳,影响后期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