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血即便血,男性便血不疼原因有内痔、溃疡性结肠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结肠息肉、结肠癌等,根据男性实际情况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
1.内痔
内痔是肛门周围静脉曲张的一种疾病,常见于久坐、腹泻、便秘等情况。如果男性得了该病,排便时干硬的大便可能摩擦痔黏膜,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内痔出血通常为鲜红色,出血量较少,不伴随疼痛。
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地榆槐角丸、裸花紫珠分散片、酚磺乙胺等止血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出血症状。病情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痔切除术。患者平时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可适当进行慢跑、散步等运动。每天进行两次温水坐浴,水温保持在40摄氏度左右,每次10-15分钟,对于改善内痔症状也有一定的帮助。
2.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当炎症导致黏膜溃疡或血管破裂时,可引起男性无痛性便血。
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进行治疗,比如柳氮磺吡啶、奥沙拉秦、巴柳氮钠等,能够控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对于大量难以控制的出血,则需要采取全结肠切除术加回肠造瘘术进行治疗。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吃些青菜、香蕉等食物,避免吃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的贫血病,患者的骨髓无法正常产生足够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当血小板数量严重不足时,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包括便血。便血可能表现为鲜红色或暗红色,且通常不伴随疼痛。
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免疫制剂进行治疗,比如硫唑嘌呤、巯嘌呤、甲氨蝶呤等,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缓解症状。还应根据医嘱使用司坦唑、丙酸睾酮、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来刺激骨髓造血。如果患者出血严重,还应遵医嘱使用凝血酶、酚磺乙胺、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年龄小于40岁,人类白细胞相同同胞供体,且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每天进行空气消毒,白细胞下降者应行保护性隔离以减少感染。对于皮肤、黏膜广泛出血者,注意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以防止感染。
4.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结肠黏膜表面隆起病变引起的,当息肉表面出现溃疡或破裂时,男性可能会出现反复或者间断性无痛性便血症状。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结肠息肉后,应及时通过手术将息肉去除,以降低癌症发生风险。术后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否则不利于手术伤口愈合。同时,应定期去医院复查,以明确息肉有无复发。
5.结肠癌
结肠癌是肠道的恶性肿瘤,当肿瘤表面糜烂或破裂时,会导致出血。男性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的症状。在病情早期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病情晚期可能在排便时有轻微腹痛或隐痛表现,但容易被忽略。
该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如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等,术后辅以化疗、放疗、对于身体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需采取姑息性放疗、化疗等,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存率。患者应戒烟戒酒,饮食方面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比如瘦猪肉、西蓝花等。
男性便血不疼的原因可能包括多种,针对不同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日常护理措施。一旦出现便血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以便准确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