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多无明显症状,消化不良、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等可能是其症状,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逐渐增大、基底部宽大、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年龄大于50岁、有胆囊息肉家族史、有胆囊癌高危因素等情况需要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是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可出现以下症状:
消化不良:如果息肉位于胆囊颈部,可影响胆囊的排空,导致消化不良,出现上腹部闷胀、嗳气、厌食油腻等症状。
腹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右上腹疼痛,多为隐痛,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
恶心、呕吐:当息肉较大时,可刺激胆囊黏膜,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黄疸:如果息肉堵塞胆囊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颜色加深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胆囊息肉所特有,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B超、CT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主要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形态、生长速度等因素来决定。一般来说,以下情况需要治疗:
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
息肉逐渐增大。
息肉基底部宽大。
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
年龄大于50岁。
患者有胆囊息肉家族史。
患者有胆囊癌高危因素,如胆囊结石、胆囊壁钙化、瓷性胆囊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般采用胆囊切除术,对于有保留胆囊意愿的患者,可行胆囊息肉摘除术。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定期复查B超、口服熊去氧胆酸等。
总之,胆囊息肉的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对于有胆囊息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