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样红斑是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皮肤变态反应,好发于儿童,表现为高热、皮肤弥漫充血、针尖大小皮疹,一般1-2天后出疹,3-5天体温骤降,皮疹消退后可有片状脱皮,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卧床休息、供给充足水分和营养、保持皮肤清洁等。
猩红热样红斑是一种急性全身性或限局性发疹性皮肤黏膜病,好发于儿童,尤以2-8岁居多。本病的病因主要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其发病机制与猩红热基本相同,但病变主要累及真皮上部,表现为皮肤充血、上皮细胞增生、真皮乳头水肿及炎性渗出物,一般不出现特异性的上皮细胞内及外毒素。猩红热样红斑起病急,常突然高热,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发病1-2天后,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针尖大小的皮疹,皮疹之间充血发红,压之褪色,触之砂纸感,一般于发热3-5天后体温骤降,皮疹随之消退,但重者可持续1周左右,皮疹消退后可有片状脱皮。
治疗猩红热样红斑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供给充足水分和营养、保持皮肤清洁等。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小剂量退热剂,烦躁者可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若有感染灶,应及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猩红热样红斑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戒烟戒酒。同时要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感染扩散。